千年紫笋话长兴。4月1日,长兴紫笋茶文化节暨纪念紫笋茶进贡1250周年活动将在水口顾渚山大唐贡茶院举行,敬邀您品鉴!让我们以茶会友,长兴顾渚山等你来!
☞延伸阅读
长兴,因紫笋茶而闻名天下 吴拯/摄 顾渚山、紫笋茶是浙江诗路文化带上浙北的文化名片,元末明初诗坛领袖杨维桢《夫概城》诗中记载的长兴八大人文景观就有:“曾从顾渚山前过,金色沙泉紫笋茶”。顾渚紫笋茶盛名于唐代,茶圣陆羽为寻天下好茶,足迹踏遍全国产茶区,经过对各地茶叶比较,他认为顾渚山紫笋茶的品质最好。据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载:故陆鸿渐(陆羽)与杨祭酒书云“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于是,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顾渚紫笋茶在陆羽的推荐下成为贡茶,距今已有1250年。
千年茶韵香飘天下 2020年4月1日 长兴紫笋茶文化节暨纪念紫笋茶进贡1250周年活动 将在水口顾渚山大唐贡茶院举行!
此次活动以“唐宋元明清 从古喝到今”为主题,由清明祭奠茶圣陆羽、禅茶、大唐宫廷茶礼、宋代点茶、品茗三绝、国家级非遗项目紫笋茶制作技艺展示、省级非遗项目紫砂烧制技艺展示、紫笋茶现代冲泡、茶诗茶经书法展、茶产业推介等环节组成。
长兴的茶产业
吴拯/摄
这些关于紫笋茶的小知识 你都知道吗?
陆羽《茶经·一之源》记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而得名。
774年3月,时任湖州刺史颜真卿在长兴督造紫笋贡茶期间,到长兴县丞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饮酒赋诗,赏景论茶,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颜氏书录,是为《竹山堂连句》。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因寄此诗》
陆羽《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完成并出版。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内容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陆羽,字鸿渐,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公元733年出生,804年逝世。撰写并出版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传播,因而被世人称为茶圣。
唐代茶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描述“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这是茶道精神的最早记载。
大唐贡茶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始建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有史可查的中国历史上首座皇家茶叶加工工场。
陆羽品尝了顾渚山的紫笋茶后,认为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由此,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朝廷将紫笋茶列为贡品,在顾渚山置贡茶院。
紫笋茶自唐代荐为贡茶后,连续做贡800多年,贡额最高达18400斤。在贡茶的历史上做贡时间最长,贡额最高,因此称为“贡茶之最”。
明月峡、方坞岕、高坞岕、竹坞岕、四坞岕、斫射岕、杨坞岕、石坞岕、尧市山、啄木岭、飞云、曲水二寺、白茅山、悬脚岭、凤亭山、伏翼涧、大寒山、小寒山。
方(桑)坞岕、高坞岕、四(狮)坞岕、斫射岕
2006年5月25日,大唐贡茶院遗址并三处九方摩崖石刻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79年4月24日《浙江日报》第1版刊登了《千年贡茶重问世 长兴紫笋茶在杭试销》的新闻:首批紫笋茶运到杭州后,有关部门曾组织茶叶专家品尝、鉴定。开箱时,茶香扑鼻,专家们连声叫好。茶叶条索包裹紧密,外形如笋,芽面上的白毫依稀可见,已具文献所载紫笋茶特色。经沸水冲泡,茶汤绿色如茵,兰香味甘;三泡以后,茶汤仍不失其味。专家们一致认为:紫笋茶恢复生产已告成功。
1982年,首次参加国家商业部主办的名茶评比,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名茶”荣誉称号。
2011年,紫笋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 也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一场浪漫的春日茶事 4月1日,我们以茶会友! 来源:长兴发布
坊间有个说法:
说到长兴,不能不说茶
说到茶,不能不说长兴
大唐贡茶院、古茶山、摩崖石刻
都诉说着长兴与茶的悠久渊源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白居易时任苏州刺史,贾常州即常州刺史贾餗,崔湖州即湖州刺史崔玄亮。
转载请注明:畅说 » 【长兴】今天!一场跨越1250年的盛会将在长兴举行